接《黄庭坚禅书是怎样炼成的——师承百家,博采众长,拓展书风(六)》。
晚年是黄庭坚书法成熟时期,除“功夫”的因素外,更有一层心意闲淡的因素。
“书字虽工拙在人,要须年高手硬,心意间淡,乃入微耳。”年高手硬”是生理特征,“心意间淡”是胸次特征,胸次不高,书则病韵,胸次不凡,书则不俗,晚年的黄庭坚已经学书四十年,文化身心修养都较中年时期更超脱不凡。
黄庭坚深通禅理,悟性越深,悟通书法创作的道路越宽,更体现个人的笔意。所以黄庭坚强调书至晚年方入化境。可谓”人书俱老“。特别是草书,可以说已摆脱原业所谓的法度,达到随心所欲,出神入化,炉火纯青的境地。老迈瘦峭,美而不弱,强而不枯。既有劲健的骨骼,又有丰满的肌肉,既充满内在的活力,又富于外在的魅力。其挺拨奇崛犹如他刚毅坚强的人格特征的外化,具有浓烈的个性气息,真是臻三昧超妙之域。他在《李致荛乞书书卷后》中颇自负地说”如此草字,他日上玉楼中乃可再得耳。“书尾小字唯余与永州醉僧能之,左路亚栖辈见当羞死。”
黄庭坚兼收并蓄,向古代书家、名家学习,不断地吐故纳新,不断自我否定,凭着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悟性,上下求索,把各家各派运笔胜处吸收运化于胸次,笔下,终得深入书法艺术的堂奥。
未完待续《黄庭坚禅书是怎样炼成的——师承百家,博采众长,拓展书风(八)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