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庭坚禅书是怎样炼成的——师承百家,博采众长,拓展书风(六)

    浏览量:886次分享

    0

  接《黄庭坚禅书是怎样炼成的——师承百家,博采众长,拓展书风(五)》。

  贬黔州、戎州时期,是黄庭坚书法上升阶段。其原因:”一是得草书三昧。他在《书自作草后》文中说:“绍圣甲戌在黄龙山中,忽得草书三昧。觉前所作太露芒角,若得明窗净几,笔墨凋利,可作数千字不倦。”又见到怀素《自叙》真迹,那“惊蛇走虺、骤雨狂风”的草书,使他“纵观不已,顿觉超异”,自此顿悟笔法脱掉俗气,下笔飞动,与元祐前所书大异。

  二是深深懂得用笔之意,即《用笔不知擒纵,故字中无笔耳。“字中有笔,如禅家句中有眼。“尤其是通过”字外求法“,师法自然。善于从生活和自然现象中获得启示和灵感,进一步悟得古人用笔之意。

黄庭坚-1.jpg

  黄庭坚经过巫峡、上瞿峡,江中惊湍急流,银涛雪浪,岸上群峰壁立,危崖巉峭,大自然 奇险万变的雄伟景色,给了他极大的启发。融会于心中,运用于笔端,笔力遂有三峡倒流之势 。正如他自述,在黔时”字多随意曲折,意到笔不到。及来僰道舟中,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,乃觉少进。意之所到,㭯能用笔。“

  实践使黄庭坚体会到:”张长史折钗股,颜太师屋漏法,王右军锥画沙、印印泥,怀素飞鸟出林、惊蛇入草,索靖银钩虿尾,同是一笔心不知手,手不知心法耳。“并能看出自己过云所书的不足作出正确的评价。

  元符二年,黄庭坚在戎州时,自评其黔州时书说:余在黔南,未甚觉书字绵弱,及移戎州,见旧书多可憎,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。今方悟古人沉著痛快之语,但难为知音耳。”并说:”近时士大夫罕见得古法,但弄笔左右緾绕,遂号为草书耳。不知与蝌蚪篆棣同法同意。数百年来,惟张长史、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,悟此法耳。“

  未完待续《黄庭坚禅书是怎样炼成的——师承百家,博采众长,拓展书风(七)》。


  • 0条评论
    最新评论
  • 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