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庭坚禅书是怎样炼成的——师承百家,博采众长,拓展书风(一)

    浏览量:1060次分享

    3

  黄庭坚禅书是怎样炼成的?

  黄庭坚的书法,是继承了晋唐以来的传统,师承百家,博採众家之长后,才获得了卓越的成就。黄庭坚一生对古人书法朝廷研究,其数量之多、范围之广,令人叹为观止。其中对黄庭坚影响较大的书家是周越、怀素、颜真卿。对他影响较大的作品是《瘗鹤铭》、《兰亭集序》。

  黄庭坚自幼开始习字,或许 是受善于作草的舅父李常影响,喜欢写草书。因不知门径,不懂草法,只是类推意测地写,这样写出来的草书,过一段时间再看,有的字连自己也不认识。正如他所说:“少时喜作草书,初不师承古人,但管中窥豹,稍稍推类为之,方事急时,便 以意成,久之,或不自识也。”

黄庭坚-1.jpg

  黄庭坚正式学书,应是在淮南孙莘老处,黄庭坚结识了当时书法家周越并拜他为师,“予学草书三十年,初以周越为师。”周越字子发,又字清臣,溜州邹平(今山东邹平)人,仕历三门发运判官,以司勋员外郎 知国子监 书学。迁主客郎中。草书精熟,博学有法度,天圣、庆历间以书显,学者翕然宗尚之。撰有《古今法书苑》一书。

  黄庭坚认为周越“落笔刚劲沉著,字字不妄作”,师法二十年深受其影响,黄庭坚那行笔中一波三折之势就是从周越处学来,避免了一般人行书浮滑僵硬 的毛病。但周越的字缺少风韵,黄庭坚一直到元祐初,被钱穆父、王定国指出“草书俗笔”之后,才意识到自己“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”。

  为摆脱俗气,黄庭坚只是採取不写草书的消极态度,“以故久不作草,数年犹觉湔祓尘埃气未尽,故不欲为人书。”他对老朋友惠洪说:“自出峡见少年时书,便自厌。”

  未完待续《黄庭坚禅书是怎样炼成的——师承百家,博采众长,拓展书风(二)》。


  • 3条评论
    最新评论
  • 10-07 02:14匿名

    Crawlergo

  • 10-07 02:13匿名

    Crawlergo

  • 10-05 03:08匿名

    Crawlerg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