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庭坚坎坷而辉耀千秋的一生(九)

    浏览量:703次分享

    0

  接《黄庭坚坎坷而辉耀千秋的一生(八)》。

  再移戎州,贬斥不断。

元符元年(1098年),黄庭坚为避外兄张向之嫌移戎州,寓居南寺无等院。因连遭打击,心境沉郁,为了求得精神慰藉,他潜心于道家和佛家禅宗学说,曾说“余已身如槁木,心如死灰”。并名其居室为“槁木庵”,“死灰寮”。

  元符二年(1099年),黄庭坚迁于城南,此刻心境趋于好转,取舍名曰“任运堂”。慕名前来求字人甚多,黄庭坚总是乐意挥毫,“累日倦舍中,宾客既解舟,意犹烦倦欲眠,则书热不可伏枕,试令作墨瀋,遂为峨眉史庆崇草此乐府二十七章。”

黄庭坚-1.jpg

  元符三年(1100年)正月,哲宗病死,由其弟端王赵佶继承皇位,是为徽宗。徽宗执政后,一度拟调和元祐和绍圣的矛盾,政治形势有所缓解。元祐旧人陆续受到起用或内徒,苏东坡先后移廉州、永州,秦观移英州衡州,张耒通判黄州,晁补之签书武宁军判官。文彥博、司马光等已故元祐大臣三十三人被复官职。被徽宗称其“抱道足学”的黄庭坚也于五月复宣义郎、监鄂州在城监税,归还所夺勋赐,十月复奉议郎,签书宁国节度判官。

  但黄庭坚对于个人命运的转机看得很淡,只道是“胸次九流清似镜,人间万事醉如泥。”

  元符三年十二月,黄庭坚离戎,又踏上新的流寓生涯。建中靖国元年(1101年)四月至荆南泊家沙市、被召为吏部员外郎,受宠不惊,淡然辞谢。他因苏东坡关系被卷入党争,遭到贬斥,如今摆脱厄运,恢复俸䘵,已属大幸。忧谗畏讥,只求过一种一直向往的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,所以一再推辞朝廷任命的吏部员外郎,辞免恩命,留荆南逾冬。

  从绍圣二年四月抵黔,到元符三年十二月东归,黄庭坚在蜀中度过六个春秋,他虽属一名罪臣,却以人品和才学赢得了人们的景仰,和许多人结下了真挚的情谊,特别是一些文人学士和青年,几经指授,下笔者可观。

  黄庭坚对徽宗的继位和政局的变动表现乐观喜悦,建中靖国的改元更增添他的希望,他曾称颂徽宗道:“建极临万邦,稽古皆下圣。除书日日下,有耳家相庆。满意见升平,父老扶杖厅。平生所传闻,似仁祖德性。 开元贞观事,身得见全盛。”

  未完待续《黄庭坚坎坷而辉耀千秋的一生(十)》。


  • 0条评论
    最新评论
  • 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