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《黄庭坚坎坷而辉耀千秋的一生(七)》。
晚年黄庭坚,贬谪黔州,内心升华。
绍圣二年(1095年)正月,黄庭坚在长兄元明的陪同下登上贬程。“自陈留出慰氏、许昌、渡汉沔、略江陵,上夔峡,过一百入盤,涉四十八渡”,四月二十三日到达贬所黔州(今重庆彭水县),一直居住到绍圣四年(1097年)。
在黔州期间,黄庭坚俸䘵微薄,生计艰难,不得不买田种菜维持生计,自称黔中才农:“某待罪于此,谢病杜门,粗营数口衣食,使不至寒饥,买田畦菜,已为黔中老农耳。”“到黔中来,得破寺壖地,自经营,筑室以居。岁余拮据,乃蔽风雨。又稍葺数口饱暖之资,买田畦菜,二年始息肩。”
这次贬谪,是黄庭坚人生道路上又一个重大转折点,他靠禅宗思想这贴止痛药支撑着,採取逆来顺受的态度,“有手莫炙权门火,有口莫辨荆山玉。”“百战百胜,不如一忍;万言万当,不如一默;无可简择眼界平,不藏秋毫心地直。”置生死荣辱于度外。
为避祸,杜门谢客,把精力投入濡墨挥毫之中,以书法来自我调节,适应新的生活环境。“绍圣三年五月乙未,新开小轩,闻幽鸟相语,殊乐,戏作草,遂书徹李白《秋浦歌》十五篇。”还书杜甫诗刻石三巴,“自予谪居黔州,欲独一奇士而有力者。书刻杜子美(杜甫)东西川及夔州诗,使之音久湮没而复盈三巴之耳。”当丹棱人杨素翁愿意承担此事,黄庭坚就“悉书遗之”,后杨素翁完工后,“作堂纵宇之”,黄庭坚将此堂命名为“大雅堂”,并为之作记。
此时期黄庭坚常作字以遗蜀人。据现存书迹,有《制婴香方》、《惟清道人帖》、《发愿文卷》、《廉颇蔺相如传草书卷》、《杜甫贺兰铦诗帖》、《致公蕴知县宣德札》、《狄梁公碑》、《阴长生诗三篇并跋》等。
未完待续《黄庭坚坎坷而辉耀千秋的一生(九)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