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庭坚坎坷而辉耀千秋的一生(七)

    浏览量:711次分享

    0

  接《黄庭坚坎坷而辉耀千秋的一生(六)》。

  “元祐更化”时期,新旧两党之间不仅有政见之争,而且还有党同伐异,旧党内部又因种种因素,分列为不同的集团,形成以刘挚为首的朔党,以苏东坡兄弟为首的蜀党,以程頣为首的洛党,构成错综复杂的局面。黄庭坚无论政治观点,还是学术思想,始终站在苏东坡一边,成为了苏东坡的追随者。虽然他对新法并不主张全声否定,而是採取较为客观的公正态度,认为可以择善而引,但仍在朝廷中屡遭攻击,最终与苏东坡一起荣辱升沉。

黄庭坚-1.jpg

  元祐六年(1091年)三月,黄庭坚进《神宗实录》,为起居舍人。六月丁母忧,秋,护母丧归分宁。元祐七年(1092年)正月,护母柩抵家。六月,管句毫州明道宫,于开封府界居住。这时的黄庭坚实际上被罢除一切官职,只留下一分祠录了。

  绍圣元年(1094年)闰四月,章惇就任宰相后,即奉诏提举重修《神宗皇帝实录》、《国史》,蔡京、曾布指斥原《实录》是《谤史》,要朝廷声讨,《神宗实录》成为新一轮党同伐异的门争焦点。朝廷下诏对原参加编写的人士朝廷审查,于是孔武仲、司马康、黄履、翟思、张商英、秦观黄庭坚等纷纷遭到贬斥。

  黄庭坚因书“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”一语,有影射攻击先帝之罪,被责授涪州别驾,黔州安置,秦观监处州酒税,晁补之监信州酒税,张耒出知宣州,陈师道罢颖州教授,苏门之士风云散,跌入了命运的低谷。

  未完待续《黄庭坚坎坷而辉耀千秋的一生(八)》。


  • 0条评论
    最新评论
  • 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