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黄庭坚坎坷而辉耀千秋的一生(二)》。
青年黄庭坚初入仕途,植根劳苦大众。
治平四年(1067年)春,黄庭坚二十三岁,再次赴京师参加礼部考试,终于登许安世榜进士第,调汝州叶县(治所在今河南叶县西南)慰,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。县慰是负责地方治安的低级官吏,容易接近民众,了解民众生活疾苦。
在叶县三年,黄庭坚思想非常矛盾,作为县慰是一个唯命是从的小吏,他要为上司写繁琐文书,要迎送往来使臣,“薄领侵寻台相笔,风埃蓬勃使星鞍。”“平生白眼人,今日折腰诺。”但他留恋江南家居的田园之乐,向往陶渊明的闲暇归山林,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生活。
因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黄庭坚,想得更多的是要施仁政,抚黎民,建功立业,他对车事民生仍表现出深切的关怀与忧念。黄庭坚在《虎号南山》中云:“相彼暴政,几何不虎?父子相戒:是将食汝!伊彼大吏,易我县寡,矧彼小吏,取桎梏以舞。”斥责苛政猛于虎,统治者不恤孤寡,滥用刑法,陷民于水深火热之中,并对虐民的苛政进行了有力的抨击。
在《流民叹》中云:”朔方频年无好雨,五种不入虚春秋。邂来后土中夜震,有似巨龙复戴三山游,倾墙摧栋压老弱,冤声未定随洪流。地文划蟸水觱佛,十户八九生鱼头。稍闻澶渊渡河日数万,河北不知虚几州。纍纍襁负襄叶间,问舍无所耕无牛。初来犹自得旷士,嗟尔后至将何怙。“一幅因地震及震后洪水泛滥,数万灾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图景展示在人们面前。
黄庭坚十分同情灾民,尽力进行赈济和安置,并要求朝政”略讲调公十二政“的为民思想。
未完待续《黄庭坚坎坷而辉耀千秋的一生(四)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