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为谁偏照醽醁”,这是黄庭坚的词《念奴娇》中的发问。为谁呢?月亮代表我的心!
《念奴娇》是黄庭坚的代表作之一,风格洒脱狂放,颇有苏东坡之风,因而有词家称:可继苏东坡赤壁怀古之歌!
念奴娇 黄庭坚
序:八月十七日,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,过张宽夫园待月。偶有名酒,因以金荷酌众客。客有孙彦立,善吹笛。援笔作乐府长短句,文不加点。
断虹霁雨,净秋空,山染修眉新绿。桂影扶疏,谁便道,今夕清辉不足?万里青天,姮娥何处,驾此一轮玉?寒光零乱,为谁偏照醽醁?
年少从我追游,晚凉幽径,绕张园森木。共倒金荷,家万里,难得尊前相属。老子平生,江南江北,最爱临风笛。孙郎微笑,坐来声喷霜竹。
雨后新晴,天边出现一道彩虹,万里秋空一片澄明。如秀眉的山峦经过雨水的冲刷,仿佛披上了新绿的衣服。月中的桂树还很茂密,怎么能说今夜的月色不明亮呢?万里的晴天,嫦娥在何处?她驾驶着这一轮圆月,在夜空驰骋。月光寒冷,为谁照射在这坛美酒上?
一群年轻人伴我左右,在微凉的晚风中踏着幽寂的小径,走进长满林木的张家小园,畅饮欢谈。让我们斟满手中的金荷叶杯,虽然离家万里,可是把酒畅饮的欢聚时刻也非常不错。老夫我一生漂泊,走遍大江南北,最喜欢听临风的霜笛。孙郎听后,微微一笑,吹出了更加悠扬的笛声。
黄庭坚一生如同苏东坡一般多次被贬谪,流离漂泊,而其性格修养也很象苏东坡,同样的豪放不羁、豁达旷然!黄庭坚在被贬期间往往能自得其乐,譬如这首《念奴娇》便是黄庭坚被贬戎州后与人相约赏月饮酒时所作!读来豪放洒脱,快意酣畅!
词中上阕写景,起句便是一派开阔的远山秋景,色彩、境界俱都高旷,隐隐透露出快意的情怀!紧接着写赏月,自来诗词写月大多都有些孤独、相思、怀乡等等悲情。而黄庭坚笔下的赏月则极尽月色之美、兴致之雅、诗情之豪,极富浪漫主义色彩!
下阕转而写与友人游园、饮酒、听笛之乐!“年少从我追游”的游园颇为畅快,一句“共倒金荷、家万里,难得尊前相属”则于开怀畅饮间隐含着一丝羁旅漂泊之悲。但下句却又一转高昂:“子平生,江南江北,最爱临风笛”,一生走南闯北漂泊流离,却偏偏喜欢临风而奏的高亢笛声!豪迈刚健之气一览无遗!结尾句则以从吹笛人写来,仿佛吹笛的人是黄庭坚的知音,笛声喷发,回响不绝,霜竹为之一震!词至此处,戛然而止,然而这等豪迈旷达之情,却令人回味不已!
黄庭坚这首《念奴娇》写景则有秋景、有秋月,但却毫无秋之悲凉之意,反而表达出一种豪迈的气派!俗话说文如其人,词亦如其人,从这首词中便可见黄庭坚为人之洒脱、性格之豪放!
黄庭坚是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,虽是苏东坡门下,但其在诗词书法方面的成就丝毫不输苏东坡!其诗与苏东坡齐名,开创江西诗派,被诗家尊为“一祖三宗”之一;其词则效仿苏东坡以诗为词,与秦观并称“秦七、黄九”;而书法更是独树一帜,巍巍大家,位列“宋四家”之一!另外,黄庭坚在绘画、文章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,堪称继苏东坡之后又一全才!
但黄庭坚的词作却是少有人知,只因后世词坛对黄庭坚的词褒贬不一,并且其传世的二百多首词中名作很少,时至今日,更令人感到陌生!实际上,黄庭坚的词沿袭苏东坡“以诗为词”的写法,正如词家所评:“黄鲁直间作小词…自是着腔子唱好诗”。但苏东坡重在挖掘宋词抒情言志的表达能力;而黄庭坚则重在扩大词的语言技巧和题材内容。譬如其著名的茶词便是其中典范!
一句“为谁偏照醽醁”,拟人化地描写了月光,把聚众饮酒的场景表达得更加生动有趣!“为谁”呢?月亮代表我的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