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庭坚的词不是词,您相信吗?

    浏览量:768次分享

    0

有人说,黄庭坚的词不是词,您相信吗?反正我是不信。

大宋才子黄庭坚一生经历坎坷,但在文艺上的成就和影响却是巨大的。他的词很著名,但在当时和后世却有不同的看法。

陈师道说:退之以文为诗,子瞻以诗为词,如教坊雷使之舞,虽极天下之工,要非本色。今代词手,惟秦七、黄九(黄庭坚)尔,唐诸人不逮也。

而晁补之则说:黄鲁直间作小词,固高妙,然不是当行家语,是著腔子唱好诗。

他们的意见是截然相反的。在陈师道看来,“今代词手”只有秦观和大宋才子黄庭坚,他们是超越唐人的。而晁补之认为,黄庭坚词“不是行家语”,而是诗。这就是说,黄庭坚是和苏轼一样“以诗为词”的。

黄庭坚-1.jpg

传为李清照的词论在对北宋词人所作的评论中说:

柳屯田永者,变旧声作新声,出乐章集,大得声称于世。虽协间律,而词语尘下。又有张子野、宋子京兄弟、沈唐、元绛、晁次膺辈继出,虽时有妙语而破碎,何足名家。至晏元、欧阳永叔、苏子瞻,学际天人,作为不歌词,直如酌蠡水于大涨,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,又往往不协音律。——王介甫、曾子固文章似西汉,若作一小歌词,则人必绝倒,不可读也。乃知别是一家,知之者少。后晏叔原、贺方回、秦少游、黄鲁直(黄庭坚)出,始能知之。又晏苦无铺叙;贺苦少典重;秦即专主情致,而少故实,比如贫家美女,虽极艳丽丰逸,而终乏富贵态;黄即尚故实,而多疵病,比如良玉有瑕,价自减半矣。

李清照认为:苏试的词是句读不葺之诗,词别是一家,这一点只有晏叔原、贺方回、秦少游、黄庭坚始能知之。大宋才子黄庭坚的词是符合别是一家要求的,只不过“即尚故实,而多疵”而已。这就是说,黄庭坚的词与苏轼的词是不相同的。而王灼碧难漫志仍然认为:晁无咎、黄鲁直(黄庭坚)比学东坡,韵制得七八。其后,历代评黄庭坚词,大抵不出以上两种意见。清光绪年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出,对黄庭坚词持彻底否定的态度,他说:秦七、黄九(黄庭坚)并重当时,然黄之视秦,奚啻顽石之与美玉。词贵缠绵,贵忠爱,贵沉积。黄之鄙俚者无论矣,即以其高者而论,亦不于倔强中见姿态尔。于倔强中见姿态,以之作诗,尚未必尽合,况以之为词耶?

黄九于词,直是门外汉,匪独不及秦、苏,亦去耆卿远甚。

这对于近百年来对大宋才子黄庭坚词评价的影响甚大,以至被誉为“宋词专家及其代表作品俱已入录”,即次要作家如时彦、周紫芝、韩元吉、袁去华、黄孝遇等所制浑成之作,亦广泛热水及,不弃遗珠的朱孝臧宋词三百首,对黄庭坚词一首也不选。

黄庭坚词究竟是符合本色、符合别是一家,还是和苏轼一样以诗为词?黄庭坚于词是门外汉,还是可与秦观并称?要回答这个问题,只有从黄庭坚词学观和他的创作实践来寻找答案。

笔者以为,黄庭坚的词是否属词,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。宋以后的评价,当不足信。因为,唐诗宋词。宋司之后,既无词,那么对其评断的能力也不足,所以无法做出正确论断。

黄庭坚同时代的评断,也不公允,因或多或少会受环境的影响。独有南宋时期的评断,最为可信。因此,李清照对于大宋才子黄庭坚的评断,当是最为妥当。


  • 1条评论
    最新评论
  • 08-04 20:12匿名

    那肯定不能相信。黄庭坚的词如果不是词,那会是什么呢?能与苏轼齐名的文豪,居然词不是词,那岂不是说古人都是很愚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