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年后,因范仲淹之子、前宰相范纯仁的力荐秦观才回到汴京,担任秘书省正字。
职位虽然不高,但已是京官,且秘书省为政事要地,诸多达官要人,都是由此起步,最终位极人臣。秦观自然非常兴奋。
但未满一月,事情又发生了转折。
御史赵君锡,迫于“洛党”压力,弹劾秦观“行为不检、放荡不羁”,要求免去其职。证据嘛,自然就是秦观写的那些“艳词”了。秦学士有口难言,一气之下,索性上书内阁,“自请辞免”。
丢了工作,没了俸禄,秦观的生活,日益窘迫,一度潦倒至典衣食粥、写诗乞米:
三年京国鬓如丝,又见新花发故枝。
日典春衣非为酒,家贫食粥已多时。
——《春日偶题呈钱尚书》
所幸此时的苏轼,已从扬州回京,先后担任翰林侍读学士和礼部尚书,在苏东坡的帮助下,秦观得以回到秘书省,受诏编修国史,不久又进为宣德郎,并获赐笔墨器币。
擢升连连,恩宠无限,秦观的内心,又再次燃起了希望之火。但他的运气,却差到了极点。仅仅一年之后,高太后去世,哲宗问政,“新党”重回权力中心,“旧党”之人,则尽遭罢黜。苏轼被贬后,秦观也被外放为杭州通判。
谪贬途中,忆起往昔点滴,秦观不禁百感交集,“算天长地久,有时有尽,奈何绵绵,此恨难休。拟待倩人说与,生怕人愁。”
未完待续《不亚于黄庭坚的大宋才子秦观(七)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