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庭坚一生从未到过宣城,却与宣城结下了不解之缘(七)

    作者:坛子山酒业时间:2019-11-26浏览量:454次分享

    0

  续《黄庭坚一生从未到过宣城,却与宣城结下了不解之缘(六)》。

  文房第四宝是砚。黄庭坚作为文人,天天要与笔墨打交道,其喜砚的爱好,也似天性使然。黄庭坚的《砚铭》说:“制作淳古,可使巧者拙,夸者节。性质温润,可使躁者静,戾者听。”其中颇有一写修真养性的道理。

  歙州的龙尾砚,在当时的文化人中享有盛誉,成为互相馈赠的佳品。黄庭坚收到过别人送他的歙砚,非常高兴。作《次韵李之纯少监惠砚》诗记其事:“探囊赠砚颇宜墨,近出黄山非逺求,乃知此山自才美,物欲致用当穷搜,迷邦故令成器晚,不琢元非匠石羞。”

砚图片2.jpg

  黄庭坚也曾以歙砚、徽墨、宣笔作礼物送人。其《与张道济帖二》说:“某顿首,谷旦辱惠顾,适有他客,不能延款,甚愧。天气和暖,伏想体力胜健,龙尾研、自作墨各一,宣笔四,漫助文房之用”。

  另据徐毅的《歙砚辑考》,收有黄庭坚的《砚山行》,为它书所未见,摘录如下:“新安出城二百里,走峰奔月如斗蚁。其间石有产罗纹,眉子金星相间起。凿砺磨形如日生,刻骨镂寻石髓。选湛去杂有精奇,往往百中三四耳。磨方剪锐熟端相,审样状名随手是。不轻不燥禀天然,重实温润如君子。日辉灿烂飞金星,碧云色夺端州紫。遂令天下文章翁,走吏迢迢来涧底。”

  不难看出,黄庭坚对安徽的“文房四宝”确实情有独钟,有所偏爱,应该说也是一种缘分吧!

画册32.jpg

  绍圣元年(1094)五月,黄庭坚在家乡服母丧期满后,接到除知宣州的任命,即率全家赴任,沿江而下。七月初与苏轼会于湖口,八月到彭泽。九月,过池州,游览齐山焦笔岩时,题名:“江西黄大临、弟庭坚、叔献、叔达,子朴、相、棿,孙杰。”继续舟行便到达芜湖。这时,接到了朝廷命令他“管勾毫州明道官,责令于开封府境内居住,以便听候国史院之对证查问”的诏令。其时,章惇、蔡卞掌权,以“实录多诬”为借口,要黄庭坚等史官前往京城附近“分居待问”,接受审查。政治风云突变,前途吉凶难卜。只好暂时把家属安置在芜湖。于是,芜湖的青山绿水,便留下了不少黄庭坚的身影与行踪。

  黄庭坚的宣州之行就此夭折了。


  • 0条评论
    最新评论
  • 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