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代大儒黄庭坚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(二)

    作者:坛子山酒业时间:2019-11-11浏览量:529次分享

    0

   续《一代大儒黄庭坚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(一)》。

  第二天,黄庭坚召集县衙各曹属官训话:“昨日巡视农耕桑种等情况,深感民生之不易。庭坚读《贞观政要》,唐太宗对群臣说,为臣之道,须是先存活百姓,若损害百姓以奉养其身,犹如割股以啖腹,腹饱而身毙。故为官当思治国之本,一举一动若有扰民伤民之嫌,均应谨慎行之、戒之。自唐朝以来,郡县均立有戒石,便是取意于此。今本官重立戒石于县衙大门前,起警示作用。蜀后主孟昶有戒石文,太宗摘录其中‘尔俸尔禄,民膏民脂’数句以戒群臣。庭坚自为官以来,常有自愧之感。今取此数句,刻于戒石上,欲诸位以此自励自勉。”

  说完,黄庭坚令衙役取来笔墨纸砚,以正楷书写戒石文四句:

  尔俸尔禄,民膏民脂。下民易虐,上天难欺。

  随后令匠工刻于戒石上,并用朱砂描红,使之醒目。

黄庭坚-1.jpg

  在泰和任上,黄庭坚躬于政务,体恤民情,常深入穷乡僻壤、密林山区调查走访,奏请朝廷为百姓减免赋税,尽心履行本职,使百姓生活安定。

  当然,黄庭坚在公务之余也不忘释放他作为文人的浪漫。位于泰和县城东南隅的快阁是他最喜欢的去处。黄庭坚到泰和第二年,下乡数月,身心疲惫,处理完积压的公事,终于松了一口气。黄庭坚邀好友数人登阁凭栏,留下了《登快阁》一诗:

  痴儿了却公家事,快阁东西倚晚晴。

  落木千山天远大,澄江一道月分明。

  朱弦已为佳人绝,青眼聊因美酒横。

  万里归船弄长笛,此心吾与白鸥盟。

  黄庭坚的诗一出,快阁遂成江南名阁。道光版《泰和县志》称:“由是阁不以地传,而以人传,不以人传,而以先生之诗传也。”

  可是,黄庭坚未能践守与白鸥的盟约,元丰六年(1083年),黄庭坚被调往德州,江南的佳山秀水在他的频频回顾中渐行渐远。

  黄庭坚手书戒石铭,书法俊挺爽利,如长枪大戟,劲力十足,至今,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赤子情怀。

  然而,百姓不会忘记这位为民造福的清官,历史不会忘记这位开宗立派的诗人和书法家。一千多年来,快阁虽经洪水兵火之灾,却屡废屡建。清朝时,有人将黄庭坚手书戒石铭模刻并镶嵌于快阁,后又被刻成石碑,置于快阁照墙之右,现收藏于泰和县博物馆,成为可供人们凭吊的实物。


  • 0条评论
    最新评论
  • 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