续《杜甫的一生:屡败屡战,屡战屡败,留下一部诗史(九)》。
公元757年,安禄山毙,但“战乱后遗症”仍在影响着大唐王朝。
杜甫到达华州后仅月余,当地及关中地区遇百年旱灾。
《夏日叹》(选节)
上苍久无雷,无乃号令乖。
雨降不濡物,良田起黄埃。
飞鸟苦热死,池鱼涸其泥。
万人尚流冗,举目唯蒿莱。
天不下雨,地不收成,鸟飞不动,鱼游不了,酷热加战乱使该地生灵涂炭。身为一方父母官,杜甫痛心疾首,屡次因此上奏朝廷。
可此时吐蕃蛮夷正趁乱侵犯西部边境,前朝根本无心顾及旱灾一事。久久得不到回应,杜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百姓病死、饿死。
《夏夜叹》(选节)
北城悲笳发,鹳鹤号且翔。
况复烦促倦,激烈思时康。
时逢乱世,杜甫一直在逃荒,但却越逃越荒,一直在避难,但却越避越难。曾经何时杜甫以为自己尽心尽力,便可享盛世太平,如今想来,到底是自己痴心妄想。
这人间的苦难别离,怎是他一人能渡的呢?
算了,这人间本就是苦难不断的,这一次,杜甫便也不强求了吧。
两年后,难为了自己大半生的杜甫终于选择了“放下”,他辞去了官职,带着妻儿回到了布衣生活。
那些年,杜甫一家去过秦州(如今甘肃天水),到过同谷(如今甘肃成县),最终于成都换来了片刻的安宁。
未完待续《杜甫的一生:屡败屡战,屡战屡败,留下一部诗史(十一)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