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庭坚之死是赵挺之造成的吗?(二)

    作者:坛子山酒业时间:2019-10-17浏览量:503次分享

    0

  接《黄庭坚之死是赵挺之造成的吗?(一)》。

  前面我们了解到,陈举举报黄庭坚,并非受赵挺之的指使,而是其自主行为。

  陈举既非受赵挺之指使,那么他陷害黄庭坚的目的,就是出于私愤。据载,其之所以衔怨在心,是因为一次“署名风波”。

  黄庭坚写完承天寺院记后,在场的陈举要求黄庭坚把自己的名字也写进去,想以此求得“不朽”。在当时,这个要求不算离谱,因为古人纪游铭刻题名类文字,常列举多个人名,大凡参与其事者都一一罗列在内,而陈举当时的职位,等同于地方最高长官,有此想法,大概也是“我的地盘我做主”的私心膨胀所致。但是,黄庭坚一向以大胆、耿直著称(宋史有“闻者壮之”之语),断然拒绝了陈举的要求,就此埋下祸根。

黄庭坚-1.jpg

  此事再一次说明,小人,有时候真的不能得罪。其成事不足者,尚能败事;若成事有余者,简直能祸国殃民。唐时郭子仪功盖天下,却不敢得罪小人卢杞;颜真卿刚烈忠直,对卢杞正色直斥,虽表面折服小人,但最终遭到阴险报复,命丧蔡州。

  古代正统文人,非常讲究气节,也非常讲原则,在他们眼里,只有是与非,绝无似是而非。黄庭坚也好,苏轼也好,他们都属于有气节的文人。也正因为如此,黄庭坚才会因为因此得罪陈举,并因而被害。

  那么,文人是否应该就此放弃原则呢?恐怕也不能这样。如果文人都没有了气节,那人类前进的步伐就会大大减速,甚至倒退。

  未完待续《黄庭坚之死是赵挺之造成的吗?(三)》。


  • 0条评论
    最新评论
  • 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