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的交情,是“我是我,你是你”。
神宗去世后,旧党重新得到启用,苏轼、黄庭坚终于在京城相见。
在京城的三年,是黄庭坚和苏轼友情的热络期。这段时期,他们朝夕相伴、讲道论艺,单是相互唱和的诗词都达百篇之多。
在京城的三年,也是黄庭坚人生颠峰期,无论是书法还是文学,黄庭坚的风格均日臻化境,创造了无数宏篇巨制。
在苏轼的提点下,黄庭坚也逐渐走向了大宋文坛的一线,时人开始将其与苏轼作比,并称“苏黄”。元祐文章,并称苏黄。
但黄庭坚依然保持对苏轼最初的仰慕之情,却也不盲目随从。在向苏轼学习的同时,黄庭坚也在向其他书法和文学前辈学习,并在继承的基础上,取其精华去其糟粕,创造出自己特有的东西。不管是诗文还是书法一道,他都是自成一格。
比如他学杜诗,讲究诗的炼字、用典,开创了江西诗派,成为江西诗派的创派者;
他的书法在运笔、结构等方面,皆有所创新,和苏轼一起成为一代书风的开创者。
两人还相互调侃。
苏轼说黄庭坚的字太瘦,像树梢挂蛇;
黄庭坚却说苏轼的字有些肥扁,像石压蛤蟆。
然而,命运却给黄庭坚和苏轼开了个玩笑,相聚的日子太短。三年后,二人又不得不各奔东西。
未完待续《黄庭坚与苏轼:海内存知己,一场旷古绝今的友谊(六)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