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的交情,是“不问利弊”。
1079年,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下狱。被用来攻击苏轼的诗文里,便有苏轼与黄庭坚的唱和之作。
当时情况尚未明朗,挺苏的有,倒苏的也不少;还有急于撇清关系的,譬如沈括,赶紧拿出他那存有的苏诗,作为犯罪证据交给朝廷。
官微言轻的黄庭坚,无法为苏轼做些什么,自己也要接受别人的审问。
两人当时从未见过面,顶多也就是个笔友,他完全可以说“我跟苏轼不是同党”免罪。
可他偏要说:苏轼是最了不起的文人,苏轼是忠君爱国的,苏轼无罪。
幸好,宋朝有不杀文人的传统;幸好,苏轼有众多的粉丝为其奔走,幸好,以王安石代表的部分新党,还保持着士大夫的操守,君子之争不为一己之私。
最后,以苏轼被贬黄州结束此案,传唱千古的《赤壁赋》便在那里诞生。
黄庭坚本人,则得到了“罚金”处分。
黄庭坚的操守,令人敬仰。也许,这正是黄庭坚千年来能被世代尊敬的原因。
放在当今这个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氛围,简直是匪夷所思!然则黄庭坚就这么做了,这正是黄庭坚的风骨使然。
当今时代的学者文人,若能继得黄庭坚的风骨,坚持实事求是,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,社会风气也必将有很大的改善。
未完待续《黄庭坚与苏轼:海内存知己,一场旷古绝今的友谊(五)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