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的交情是“不必刻意”的。
黄庭坚与苏轼的缘份,从一个忠实小粉丝的默默喜欢开始。
当时,苏轼已是文坛巨星,并以其全才的能力,潇洒倜傥的个人魅力,圈粉无数。深宫中的太后,士林中的学子,乡野中的百姓,青楼中的歌姬,处处皆见他的粉丝,名气之大,波及整个东亚文化圈。
黄庭坚则不然,虽然有五岁熟读五经,七岁写出“多少长安名利客,机关用尽不如君”这种句子,十八岁全省乡试第一,二十二岁考上进士,这样令一般人只能仰望的人生履历。但那个时代实在是大神太多:范仲淹、欧阳修、王安石、司马光、柳永、苏轼,理学宗师程颢、程颐兄弟,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”的张载……。
众星闪烁下,黄庭坚还是显得十分透明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苏轼出差公干,遇到了黄庭坚的岳父孙觉。孙觉就顺便拿出女婿的作品,希望大名士给提下意见,提高下女婿的知名度。苏轼一见,大为欣赏,“这世上真的好久都没有出现过这样好的作品了。”大腕就是大腕,话一出口就是热点,就这样黄庭坚从小透明成了文坛网红。
“苏轼尝见其诗文,以为超轶绝尘,独立万物之表,世久无此作,由是声名始震。”——《宋史》
按理说,偶像都这样讲了,作为小粉丝还不表示下感谢,说不定结交成功,自己也能更快地成名成腕。但黄庭坚什么都没做,默默继续着自己单方面的仰慕。
未完待续《黄庭坚与苏轼:海内存知己,一场旷古绝今的友谊(三)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