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《黄庭坚:<二月茶>疑案(二》。
民间推测,因黄庭坚曾被贬巴蜀,石刻或与其有关。
黄庭坚(1045—1105),北宋大诗人、大书法家。江西修水(分宁)人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。
历官叶县尉、北京国子监教授、校书郎、著作佐郎、秘书丞、涪州别驾、黔州安置等。因坐修《神宗实录》失实被贬职,后来新党执政,屡遭贬,后在泸州域内待了6年之久,足迹遍及纳溪茶山,一生酷受诗词、书法、品茶,还爱游览大山名川及寺庙,1105年九月三十日(11月8日)死于宜州贬所。
如今重庆的万县(合浦)、涪陵(涪州)、彭水(黔州),四川的宜宾(戎州)都有黄庭坚书法墨迹。
关于“二月茶”石刻与黄庭坚之间的渊源,泸州民间有种看似合情合理的推测:黄庭坚被贬巴蜀期间,曾从宜宾(古称戎州)顺长江而下到大渡口镇后,逆清溪河而上,沿着当时的晒鱼滩古道,前往附近的古庙妙金山寺游玩。寺庙主持待客时,泡了一杯纳溪刚产的二月早茶给他喝。兴起之余,黄庭坚书兴大起,为古庙挥笔写下“二月茶”三字相赠,并在左下角落下“山谷道人黄庭坚”的落款。事后不知过了多久,古庙某代主持兴许也是个爱茶懂茶之人,请来能工巧匠,将黄庭坚的墨宝刻于山下清溪河河道的石壁之上,保留至今。
未完待续《黄庭坚:<二月茶>疑案(四)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