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,通常是墨客騒人即兴发挥的对象!自古到今,不知道有多少赞美春天的雅句。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,宋代文豪黄庭坚尊其为江西诗派之祖。那么诗圣杜甫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呢?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”这是杜甫在其组诗绝句中的诗句。下面我们从这组绝句来看看诗圣杜甫的诗怎样描写春天的。
杜甫的这组绝句有四首诗。这组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(764)春。唐肃宗宝应元年(762),成都尹严武入朝,蜀中发生动乱,杜甫一度避往梓州(治今四川三台)。次年安史之乱平定,再过一年,严武回到成都再次镇蜀。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,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。这时杜甫的心情特别舒畅,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情不自禁,欣然命笔,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。
这四首诗是杜甫重归草堂时所写的一些绝句诗。兴到笔随,事先既未拟题,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,干脆以“绝句”为题。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首。
绝句(其一)杜甫
堂西长笋别开门,堑北行椒却背村。
梅熟许同朱老吃,松高拟对阮生论。
注释:
行椒:成行的椒树。
朱老:与下文的“阮生”都是杜甫在成都结识的朋友,喻指普普通通的邻里朋友。
阮生:后世常与“朱老”连用成“阮生朱老”或“朱老阮生”作为咏知交的典故。
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,都挡住了门头,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的,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。
看到园中将熟的梅子,便想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;看到堂前的松树,便想和阮生在松下谈古论今。
第一首先写草堂,举其四景:堂西的竹笋,堑北的行椒,园中的梅子,堂前的松树。诗圣杜甫处在这远离闹市的幽静环境之中,因看到园中将熟的梅子,便想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;因看到堂前的松树,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。从中可以看出诗圣杜甫对草堂的爱赏,以及杜甫对生活的朴素要求。杜甫久经奔波,只要有一个安身之地就已经满足了。
显然,这第一首诗虽属赋体却兼比兴,于平淡的写景叙事中寓含着诗圣杜甫的淡泊心情,以作为组诗之纲。当时杜甫因好友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草堂,足证严武在杜甫心目中的重要地位,但这里杜甫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宾却不是严武,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,可见杜甫当时的心境和志趣。
未完待续《杜甫绝句: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,春意盎然啊(二)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