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庭坚的家族文化:重孝、和睦、礼让、崇文、互助(六)

    作者:坛子山酒业时间:2019-08-12浏览量:619次分享

    0

在《黄庭坚的家族文化:重孝、和睦、礼让、崇文、互助(五)》中我们了解了黄氏家规之“崇文”,现在我们来了解黄氏家规之“互助”。

族众人繁,贫富不齐,势所难免。吾族倘有窘迫之家,生不能娶,死不能葬者,在家饶者,当仰体祖宗一脉之意,量力助之。此厚道也。家饶者毋得坐观失所,以玷先人。

image.png

吾族附近桥梁道路,每岁秋末冬初,务宜修理。盖不特便于行人,抑且便于自己。又不特便人便己,盖桥梁整顿、道路宽平,往来行人增多少颂扬,地方气象增多少光昌。——《黄氏家规》

译文:家族人口众多,贫富不齐,这是难以避免的事情。我们家族中如果有经济贫困的家庭,对生不能娶妻,死了无钱安葬的人,家庭富裕的,应当体察顾念同宗一脉的关系,根据自家的能力给予帮助。这就是宽厚仁爱的品格。家境殷实之人不可坐观贫困之人流离失所,以致玷辱祖宗。

我们家族附近的桥梁道路,每年的秋末冬初,都要按时修理。原因在于不仅仅是方便行人,还在于方便了自己。更重要的是不仅仅方便了自己和他人,如果桥梁稳实,道路宽阔平坦,能够赢得来来往往的行人的多少颂扬,给地方增添多少光彩和崭新的气象呢!

黄庭坚-1.jpg

在宋代,“天下无双双井黄”,双井黄氏家族是一个庞大的家庭,人口众多,田舍连片。黄氏家族注重家规,传承家风,在家规家训的影响下,其家族人丁兴旺、家庭和睦,见贤思齐、人才辈出,黄庭坚曾祖父黄中理及其兄弟的十三个儿子中,就有十人高中进士,时号“十龙”,声动朝野。而双井黄姓一族在有宋一代,中进士者多达48名,可谓渊源有自。

黄庭坚一生奉行“报国、重儒、至孝、清廉”的为人准则,无论是风华正茂时教授国子监,意气飞扬时苏门相唱咏,目光犀利时走笔编修院,还是后来到涪、到黔、到戎、到广西任职,他都以国事为重,不妄为、不贪欲、不自悲、不放弃,光明磊落,一身正气,表现了士大夫的松柏气节与淡泊情怀。黄庭坚死后谥为“文节”,“节”字之用,可见对黄庭坚气节的推崇。南宋时,黄庭坚的同乡、右丞相章鉴回乡时,深感愧对黄庭坚的大节,写下了“半夜过双井,不敢见先生”的诗句。嗟乎,斯人已逝,斯风长存。

关于黄庭坚的家族文化,我们就介绍到这里。从这里,我们可以一窥一代文豪的家风。这对我们今天的子女教育、世代传承,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
  • 0条评论
    最新评论
  • 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