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庭坚的家族文化:重孝、和睦、礼让、崇文、互助(二)

    作者:坛子山酒业时间:2019-08-09浏览量:611次分享

    0

黄庭坚的家族文化:重孝、和睦、礼让、崇文、互助(一)

黄庭坚不仅才高八斗,而且品德高尚,用今天的话说,叫做德才兼备。黄庭庭用自己的一生,身体力行践行黄氏家族文化。黄庭坚词翰双绝,与苏轼齐称“苏黄”,苏轼曾称赞他“孝友之行,追配古人;瑰玮之文,妙绝当世”,其诗风对后世影响深远;书法与苏轼、米芾、蔡襄合称为“宋四家”,独树一格,自成一派。黄庭坚从小聪颖,好学上进。5岁时,即能背诵儒家“五经”;7岁时,便能写出“骑牛远远过前村,吹笛风斜隔岸闻”的诗句;14岁时,黄庭坚跟随舅父到淮南一带游学。

在外游学期间,黄庭坚日夜牵挂着远在家乡的母亲,他在诗词《初望淮山》中真切地写道:“三釜古人干禄意,一年慈母望归心”,展露出黄庭坚自小就拥有的仁爱与孝心。

image.png

背井离乡四年后,黄庭坚终于回到了家乡,回到了母亲的身边。也就是从那时起,黄庭坚每天亲自倾倒并清洗母亲所使用的马桶,黄庭坚“涤亲溺器”的孝行感人至深,被载入中国古代“二十四孝”,成为中华儿女的典范而世代传颂,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画轴增添了温润莹彩的一卷。

黄庭坚-1.jpg

如果说黄庭坚对母亲及家人的爱只是一种小爱,那么将父母之爱化为对广大百姓的深沉之爱则可以说是一种大爱。宋治平四年(公元1067年)黄庭坚登进士第,历任汝州叶县县尉、国子监教授、校书郎、著作佐郎、太和知县、秘书丞、涪州别驾、黔州安置等职。黄庭坚为官清明,刚正不阿,始终保持了一个士大夫清正廉洁和“不以民为梯,俯仰无所怍”的品行操守。他在太和县上任不久,曾亲笔书写孟昶《戒石铭》中的 “尔俸尔禄,民膏民脂。下民易虐,上天难欺”十六字箴言,并刻成石碑,立在官署衙前,表达和传扬匡扶社稷、敬民爱民的心志。宋绍兴二年六月,宋高宗颁旨将黄庭坚手书的《戒石铭》颁发到全国各州县,刻成石碑,警诫各地心怀百姓,为民分忧。

黄庭坚的家族文化:重孝、和睦、礼让、崇文、互助(三)


  • 0条评论
    最新评论
  • 暂无评论